手机:18955907766 (微信同号)
邮箱:wangyan3004@hotmail.com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
            宏村上水圳07号

游记攻略

意境在心中--雨日访宏村

发布时间: 2014-05-24 10:52:45  来源: 宏村松鹤堂  浏览:5932 次
宏村始建于宋代,除了具有典型的安徽民居外,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由牛形来规划整个村落的布局。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 两棵古树为“牛角”,月湖和南湖分别为“牛胃”和“牛肚”,穿村而过,蜿蜒曲折,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清泉,则为“牛肠”,布局合理而又科学,现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零五年十一月起门票涨到八十,游人少多了。 


宏村这样的古村落,应是清冷的,甚至是有些落寞的。它不能刻意,而只能随意地让岁月展示在人们面前,那层层黛瓦,斑驳而又高大的山墙,以及湿漉漉的青石板,无一不在向人们倾诉那过去的岁月,流逝的时光。风中带着点细细的雨丝,这样的日子,才好。 

进村的路在南湖,湖面上夏荷的枯枝残叶与水中倒影构成一幅幅抽象画,相映成趣,湖上有一座精致的小桥,过桥就进入了宏村。宏村没有宽而直的大街,有的只是曲折蜿蜒的小巷以及始终跟在你脚边的小溪,巷子里静静的,两边的山墙石灰已经剥落,露出里面深深浅浅的青砖,摸上去凉凉的。走过一户人家,老宅门就这么随意地开着,门边放着木板凳,主人却不知去了那里,探身进去,不经意就是一座明清的古宅,天井不大,围着一小块四方的天,角落里栽着三两株花草,客堂却显得颇有气势,想必祖上也非普通人家,只是暗暗的,看上去有些破败而又杂乱,也许这样的老屋才给人带来真实的感觉。 

随着小巷七转八弯,就来到月湖边,宏村的月湖小小的,实在就是个池塘;宏村的月湖又是赫赫有名的,许多报纸杂志上都有它的照片,在许多人眼里,它几乎成了徽派建筑的代表,安徽民居的缩影。一池碧水形如半月,白墙黛瓦环湖而立,我来到月湖时,天时不时飘着小雨,除了三两个撑着伞坐在石阶上写生的学子外,四周寂静无声,我驻立在池塘边,享受着这无声,享受着这半日的清闲。恍惚间时光倒置,眼前仿佛出现一群村姑阿婆,穿着旧时的装束,在一个春日的清晨,薄雾朦胧中提着木桶竹篮,到水边来干那日常的活计,她们沿着水塘一字排开,于是水荡漾起来,乡侬悝语,谈论着各自经商在外的丈夫、在家的公婆以及田里的农事,洗衣时木杵敲击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啪、啪”声在空气中回荡,于是一切变得生动而又热闹起来;又或年前腊月,家家户户出门在外的男人终于回家,盘点着一年的收获,播种着来年的希望,一顶迎亲的花轿出现在雪后的月湖边,小户人家总喜欢挑这团聚喜庆的日子办喜事,琐呐声、爆竹声在清冷的空气中回响,孩子们欢叫着在池塘边追逐奔跑,小小的月湖此时洋溢着太多的快乐和喜悦,年复一年,此时我眼前的月湖,是否依如往昔?一阵悠扬的歌声把我带回到现实,中央电视台在宏村拍摄时曾采访过这歌声的主人,他是一位卖宏村烧饼的老人,一生遭遇坎坷,却又生性乐观豁达,极爱唱歌,烧饼是宏村的特色,歌声则成了他的特色,他则成了宏村的一道风景,可惜当我循声而往时,他已不见踪影,只剩下细雨中静静的小巷。我千里迢迢而来,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终究没有缘分。 

纸、墨、笔、砚文房四宝安徽皆出,皖人民风与晋人不同,晋人重利轻文,而徽商做着生意,却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高官与巨贾辈出,而座座牌坊与巨宅,证明了当时皖人在明清时期政治上显赫的地位和在经济上举足轻重的份量。承志堂”是徽商汪必贵所建,无论规模和建筑精美程度,都为皖南安徽民居之最,号称民间故宫。在这里,房梁、窗棂、斗栱无不精工细刻,一片薄薄的木板上往往刻画出五、六个层次,让人叹为观止,诸如“百子闹元宵”、“喜上眉梢”、“五女拜寿”等内容民俗到了极点,工艺也精巧到了极致。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工艺品,当地村民用黄泥将木雕封存,到八十年代,农民搞旅游,由于不够专业,用凿子将黄泥敲开时,将些许人物头像和细节给破坏了,颇为可惜。但往深里一想,犹为感到悲哀的是,数百年的老屋,如今只能靠那些砖雕木刻来吸引世人们的眼球,历代主人的荣辱兴衰、商战风云,如今却已是烟消云散,那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那大家族数百年的精、气、神,难道不比那些砖雕木刻对后人更有裨益吗?可是它们去了那里呢?旅游,不能靠忙着翻箱倒柜找出老祖宗留下的物件来吸引人,而我们所欣赏的,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灰墙黛瓦,走马观花,死物终究是死物,活着的是精神,靠的是一代代的传承。走在宏村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仿佛响起数百年前徽商奔向外面的世界急匆匆的脚步声……。